2. 《恐鬼癥》(Phasmophobia)
類型:心理恐怖 / 抓鬼模擬
介紹:
玩家扮演獵鬼小隊,使用EMF檢測儀、靈盒等工具調查鬧鬼地點,識別鬼魂類型并完成任務。游戲創新性地利用麥克風輸入——鬼魂能“聽到”玩家說話,并據此調整行為(如回應名字或觸發獵殺)。不同鬼魂有獨特習性,如“幻影”僅在拍照時顯形,“怨靈”討厭多人聚集。VR模式進一步強化沉浸感27。
媒體評測:
GameSpot 9/10:“語音交互機制革命性,但后期鬼魂行為模式重復。”
PC Gamer 8.5/10:“VR版堪稱‘心臟病模擬器’,膽小慎入。”
玩家點評:
“第一次被鬼魂在耳邊低語,直接把手柄扔了!”
“隊友亂喊鬼名字觸發獵殺?這游戲考驗友情……”
3. 《R.E.P.O.》
類型:合作撿垃圾 / 抽象恐怖
介紹:
設定在后啟示錄世界,玩家扮演AI雇傭的“回收員”,在廢棄設施中搬運鋼琴、瓷器等物品。游戲融合《致命公司》的合作與腦腐文化(Brainrot)美學,怪物設計荒誕(如跟蹤狂玩具鴨、斗篷無臉男)。物理引擎讓搬運過程笑料百出,而“環境語音”機制(如打字會被角色念出)增強互動喜劇效果。Steam好評率96%,銷量破180萬份38。
媒體評測:
IGN 8/10:“胡逼歡樂超越恐怖,但缺乏匹配系統扣分。”
游俠網 9/10:“‘隊友摔碎古董花瓶’的場面比鬼還嚇人!”
玩家點評:
“愛情藥水讓基友當場求婚?這游戲節目效果拉滿!”
“盲人管家一槍崩了放屁的隊友,笑到缺氧……”
4. 《逃生:試煉》(The Outlast Trials)
類型:合作生存恐怖 / 人體實驗
介紹:
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,玩家作為Murkoff公司的實驗對象,參與殘酷的“療程”。四人合作模式下,需完成解謎、躲避變異敵人(如“電鋸狂”),同時管理稀缺資源(如電池、鎮定劑)。敵人AI會學習玩家行為,同一藏匿點重復使用可能招致搜查。隨機生成的試煉內容確保高重玩性9。
媒體評測:
GameSpot 8.5/10:“多人模式稀釋了恐怖感,但策略性提升。”
3DM 8/10:“電鋸追逐戰心跳加速,但單人體驗更壓抑。”
玩家點評:
“隊友被拖走時救不救?這游戲是人性測試儀!”
“鎮定劑用完后的幻覺效果,比鬼還精神污染……”
5. 《致命公司》(Lethal Company)
類型:合作生存 / 黑色幽默
介紹:
玩家扮演“公司”合同工,在廢棄工業星球撿廢料滿足利潤配額。怪物設計充滿惡趣味,如“線圈頭”(SCP-173變體)需持續注視、“小丑盒”會播放死亡音樂。獨特的“距離語音”機制——活人聽不到死者頻道,增強策略與喜劇效果。Steam同時在線峰值超23萬,Twitch觀看人數碾壓《英雄聯盟》510。
媒體評測:
IGN 9/10:“搞笑與恐怖的完美平衡,但內容更新緩慢。”
PC Gamer 8/10:“‘尸體賣5塊錢’的設定諷刺拉滿。”
玩家點評:
“隊友被胡桃夾子一槍爆頭?笑到拍桌!”
“線圈頭+狹窄走廊=團隊默契終極測試……”